阅读历史 |

第44章 夜袭(1 / 2)

加入书签

刘綎猜得没错,东吁城里确实是风声鹤唳,守军皆为惊弓之鸟。

那名从刘綎手下逃走的缅军统帅不是什么无名小将,乃是莽应龙的儿子,当今东吁王朝的王储莽应里。

东吁城是东吁王朝的发迹之地,也是如今缅甸的国都,政治意义极为重大,但最关键还是它承担着莽应龙二十万大军的粮草军备集散,故而这东吁乃是缅甸最紧要的城市之一,所以莽应龙才会把王储安排在此。

莽应里算得上是沙场宿将,坐镇东吁之后也是兢兢业业,不敢有一丝的疏忽和懈怠,每日夙兴夜寐,努力维持着东吁城的稳定,直到在勃固大败于刘綎之手。

明军水师抄掠缅甸海岸,沿海的缅甸军民都迁走了,明军没有补给,又不敢深入内陆,重兵把守的几座港口城市他们又攻不下来,迟早要退走,莽应里往日最多派遣一支小部队去监视即可。

可勃固不一样,勃固乃是东吁旧都,又是缅甸和葡萄牙人交易的主要港口城市,且位置紧要,往北能威胁东吁,往东便能威胁莽应龙的大军,绝不能落在明军手上,莽应里不得不出兵相救。

莽应龙在摩那棉重组防线,不仅抽调走了勃固等地的兵将,东吁的守军也抽调了不少,新募的军兵还在路上,莽应里只能凑了三万人前去“收复”勃固。

莽应里很清楚明军战力强悍,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跟明军接战,都已经打定了主意远远对峙,待明军饱掠之后自行退走。

哪想到明军竟然主动攻了上来!人数如此之少、如此不把他们放在眼里,莽应里到底还是没忍住,挥军与明军大战一场。

然后就是一场惨败,三万人被四千人击溃,逃回东吁城的溃兵还没有一万人。

这三万人是东吁最后的精兵,他们没了,城里的守军只剩下一些临时强拉的农夫和奴隶,一堆一触即溃的货色。

莽应里是个聪明人,也是个怕死的人,所以当明军突如其来的穿过雨林出现在城下,最后一丝幻想破灭,他当即弃城而走,没有一丝犹豫。

主帅都跑路了,城中本就毫无战心的缅军顿时一哄而散,将领都跑了个精光,反倒是一些缅甸的文官组织民众反抗,给明军造成了一些麻烦。

刘綎攻陷东吁是为了截断莽应龙大军的粮草军备供应,要实现这个目标,明军就得变成一根牢固的钉子钉死在东吁,自然是潜在的威胁越少越好,当即便纵兵屠城,尸体统统扔在城外雨林之中,大肆拆屋毁庙修整城防、改造城墙。

莽应里逃跑之时还没忘了放火烧仓,但明军来得太快,他跑得太匆忙,火势还没烧起来便被明军扑灭,仓库里的粮草军备大多被明军缴获,明军人少,这海量的粮草军备能挥霍个两三年,而莽应龙的二十万大军,断了粮连三天都撑不过去。

当然,前提是能守住东吁城。

刘綎很清楚,对手不是傻子,他的时间不多,很快就会面临缅军狂风暴雨一般的围攻。

但缅军来得比他想象中的要快得多,不到半周,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,远处的雨林中便影影绰绰的出现了无数缅甸人的身影,不一会儿便铺满了东吁城外的田野,粗粗点过人数,将近四万人。

称之为军队有些勉强,除了少数身着兵甲的军士,大部分都是赤裸着上身、拿着草叉、镰刀当武器的农夫仆役,完全就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军。.

也确实是支杂牌军,莽应里将东吁城附近的运粮队伍、领主家奴、村庄农夫和收拢的残兵败将统统集结了起来,凑出了这么一支“军队”,他也知道这四万乌合根本没有作战的能力,一到城下便伐木建寨、挖土垒墙,把东吁城团团围住。

“哼,当真是个难缠的家伙!”刘綎冷哼一声,莽应里的战略很明显,就是准备借着人数优势以守代攻,借着工事寨堡把明军困在孤城之中,这些杂牌军堂堂对战毫无作用,但如果单单只是守着工事,对明军来说就是个大麻烦。

结硬寨、打呆仗,只要拖到其他地方的缅军抵达,靠人数就能淹了自己这几千号人。

“缅甸人来得太快了,我们没时间改造城墙.....”里卡多匆匆忙忙的凑了过来,他的汉话已经说得很流利了:“缅甸人有佛郎机人走私的重炮,我们的重炮上不了城墙,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把墙轰塌了。”

刘綎点点头,皱眉用望远镜查看着远处热火朝天的缅军营寨,莽应里也骑在马上用望远镜遥遥观察着城池,营寨设在重炮的射程内,而缅军的一干将佐都躲在轻炮射程之外,很明显莽应里也是想到这一点,才匆匆组织这支杂牌军来围城,干扰明军改造城防工事。

“不能让他们安安心心把工事修好!”刘綎放下望远镜,喘了口粗气:“得挫挫他们的锐气,里教官,麻烦你领军守城,今夜我亲率选锋夜袭敌营!”

里卡多一惊,赶忙阻止道:“不行!不行!刘将军,您是我军主将,怎么能够亲自去冒险?对面的统帅很聪明,一定会防着我们夜袭的。”

“我明白,可若是让他们顺顺利利、轻轻松松把城围死,敌必士气大振,这些乱七八糟的缅甸人,就是靠着一口士气撑着,若是坐看其成事,到时候就麻烦了!”刘綎耸了耸肩,忽然眉间舒展开来,冷冷一笑:“再说了,就这群土鸡瓦狗,纵使有准备又能如何?”

仿佛老天都要助刘綎成功,到了二更天,浓云把月亮遮得严严实实,只有寥寥几颗星星在天上闪烁着微光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